2.国家自然基金申报指导
报告人:董新洲教授、IET Fellow、IEEE Fellow
时间:2019年9月19日08:00-9:00
地点:南湖校区博5楼C-205
主办单位: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董新洲教授简介:
董新洲,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 IEEE Fellow, CIGRE-B5-55工作组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兼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首席国际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6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清华大学ALSTOM联合研究中心)1项。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和科研工作,最早把小波变换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故障行波研究,发明了现代行波测距技术、现代行波保护技术、行波选线技术并研制出国内外首例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提出并实现了面向电力系统安全的站域集成保护技术;与ALSTOM公司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电力线路无通道保护技术和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等。近年来主要从事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行波保护、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输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柔性紧凑型输电线路保护和小波变换应用研究工作。围绕上述研究,发表SCI/EI论文297篇,撰写学术著作2部、翻译学术著作4部,获授权国际专利12项、国家发明专利49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一、二等奖5项。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多个专委会的委员,担任中国科学出版社《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PAC World等多个国内外丛书、期刊的编委和特约主编,2016年11月,因基于行波的输电线路保护及故障定位的贡献而当选2017年度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